范仲淹為何能感得觀音菩薩超度他的母親? | 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皆是我們的親眷

我當馬上施救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123456789101112

范仲淹為何能感得觀音菩薩超度他的母親?

范仲淹為何能感得觀音菩薩超度他的母親?

 
 
北宋名相范仲淹,江蘇吳縣人,二歲喪父,母因無力謀生,只得帶他改嫁。及長,知此事後,即泣別母親,寄居佛寺苦讀。也因此善緣,範公從小就聞佛正法,守持淨戒,並刻苦自勵、發憤精進。為官後,篤信佛法,樂善好施、廣修眾福。凡是他為官時所蒞守之處,必定修建寺院、恭敬僧眾,帶動地方百姓信奉三寶,於興崇佛法上不遺餘力。
 
范公曾感得觀音菩薩親自超度其母。現在蘇州的西園戒幢律寺的莫莫觀音堂,就是范仲淹捐建的。
 
范仲淹在蘇州做刺史時,他母親去世了,托夢給他說:“我現在鬼道之中受苦,速替我到西園寺請法師們來誦《金剛經》。”
 
 
范仲淹很孝順,夢醒之後,立即就到西園寺請七位法師幫范母誦《金剛經》。誦到中午上供時分,大寮裡一位法師,端了供飯供菜獻在供桌上。擺好以後,看到大家在誦《金剛經》,那位法師在旁看了一段就走了。
 
當天晚上范仲淹就夢到範母現天人相來跟他說:“兒子,你這次到西園寺請出家人誦《金剛經》功德殊勝,因你的孝順心、至誠心,感得觀世音菩薩現身為我誦了半部《金剛經》,我也因此而得生天道。”夢醒了,范仲淹馬上就起來禮拜觀世音菩薩。
 
第二天一清早,范仲淹又趕去西園寺,請知客師將昨天替範母誦經的法師們全部都請到客堂來,要當面致謝。法師們到了以後,范仲淹問:“感謝諸位法師!但是弟子想請問一下,昨日是哪一位法師只誦了半部?”法師們你看我,我看你,都說:“沒有啊,我們都是誦整部的,沒有誦半部的。”
 
剛好廚房裡面做飯的那位法師路過,答了一句:“昨天那是我,我去送供飯、供菜,看到大家在誦《金剛經》,我站在旁邊就看了半部。”
 
范仲淹知道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化身,馬上跪拜,那位法師一邊搖頭,一邊說:“莫、莫、莫!”然後騰空而去。范仲淹就把他的俸祿捐出來修建了莫莫莫觀音堂。
 
 
 
為何範公可以感得觀音菩薩親自來超度範母?
 
這非偶然,且看范公平時的行持——
 
窯金捐寺
 
范公年少在寺院讀書時,曾在寺中地窖內發現很多藏金,但他不為藏金所迷,仍然掩蓋如初,一毫不取。等到為官富貴時,才告訴寺裡僧人,取出藏金來修建寺院。范公鎮守河東時,無意間獲得舊經“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一卷,為藏經所未錄,即將此經贈給慧哲法師流通于世。
 
舍宅為寺
 
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為天平寺,用來興崇三寶。范仲淹出將入相數十年,所得俸祿全部用來佈施周濟別人,所以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而他的四個兒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個個能繼承父志,舍財救濟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孫輩也極為發達。
 
廣置義田
 
范公讀書時,心中念念想著救濟他人。後來他作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一個家族幾百戶的貧寒之家。他的幾個兒子請求他買一所園宅,他說:“京城裡的大官園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經常去遊園,誰會不准我去游他們的園林?何必要自己有花園才能享樂呢?”
 
範公出將入相幾十年,一生廣修福田、行善積德,並設置義田贍養一族三百戶貧寒子弟。
 
風水寶地不自享,捐辦學堂植人才。
 
范公年青時貧窮,後來做了官。他很孝順,請風水家看母親的墓地,風水家說他母親的墳是"絕地",他家會斷絕後嗣,勸他遷移。他說既然是絕地,也不應別人去受;如果我該絕後,遷墳有什麼用?結果沒有遷墳。
 
另外,當時蘇州有座著名風水寶地——南園,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蘇州本地人,於是許多人勸他把南園買下來做公館,以利後代出人才、做大官。范仲淹說,一家人富貴範圍太小,於是他買下南園辦了"蘇州書院",培養出不少人才。他死後,兒子范純仁依然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輩出。
 
隨時助人
 
范公在越州作知府時,有個叫孫居中的人,死在做官期間,他的孩子很小,家裡貧困沒有錢,回不了家鄉。
 
范仲淹拿出自己的俸祿,替他們準備船隻,而且派部下送他們回鄉。
 
臨走之前,又寫了一首詩,交待說:路上如有關卡盤查,把這首詩拿給他看。詩中寫道:“十口相依走河川,來時暖熱去淒然,關津不必問姓氏,此是孤兒寡母船。”(這一家十口相依為命,乘船過河,他們來時暖熱,去時淒涼悲哀,關口不必問姓名,這是孤兒寡母所乘的船。)因為范仲淹的幫助,孫家一家老小順利返回了家鄉。
 
德行傳子孫
 
隨著範公官位不斷提升,俸祿也比較多,所以他“推其俸以食四方遊士”。讀書人沒錢的,他都盡力的去資助他們,甚至到了只能勉力維持自家生活的地步。
 
范公的仁愛之心,對他的子嗣影響深遠。范公之子範純仁,一次運了一船糧食要回自己的家,碰到一位遇到困難的長輩,他就把糧食給賣了,結果錢還是不夠。范公就對範純仁講,那你就把船給賣了嘛。範純仁說,我已經賣了。這就是父子同心。
 
範公四子,因為家境貧窮,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大家輪流穿,叫“易衣而出”。
 
范純仁掌管慶州時,有一年鬧饑荒,餓殍滿地。範純仁請求開倉發米,救濟災民。郡官認為必須上奏才可以發米。範純仁堅持道:“人不吃就要死,上奏再發,濟什麼事。你們不必擔憂,有罪我來擔代。”於是當天發米賑災,救活了無數災民。後來範純仁亦官拜宰相。
 
80年代《人民日報》海外版登載,僑居世界各地的範氏子孫一百餘人在臺北集會,紀念範文正公誕辰一千年。范氏家族的興盛,是因果的最好證明,種善因得善果,與風水無關。佛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首偈語說明,即使經過百千劫之久,所造的業因也不會亡失,一旦因緣結合,自種的因還是自食其果。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公後世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范公的四個兒子不但貴為官卿、道德極高,且能遵父舍財濟世之風,其後代子孫在朝為官者亦屢出不絕,這都是得自範公的言傳身教,樹立典範,後代子孫格守祖訓,行善而獲得的善報。世人若想後代子孫昌綿久遠,當學範公積善造福之方。
 
轉載自:金剛菩提放生會 公眾號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更多文章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807  
  • 網站圖片總數:16699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58  
  • 總瀏覽人次:1918664  
  • 今日瀏覽文章數:53  
  • 總瀏覽文章數:1414217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