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際佛教聞修正法會-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靜心)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世間學佛的人很多,有人求平安健康,有人求家庭和樂,有人求事業順利,有人求財富增長,有人求去除煩惱,有人求了生脫死…,每個人學佛都各有期盼。但因多數人仍需忙於工作,雖然有時會想要多花一點時間做佛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時間卻很難安排。比如說有一天,公司有一件緊急困難的案件,老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希望您能進辦公室加班處理,可是當天又有一場法會您很想參加,這時我們可能會起煩惱心,到底是要去加班還是去參加法會呢?我們一起來模擬二個情境:
***情境1:進辦公室:老闆平常就很照顧同仁,因為您看到他很急很難過,感同身受,起了四無量心的悲心,決定假日進辦公室加班幫老闆把問題處理好。因此事幫助公司營運而獲得一大筆獎金,您又起了佈施的慈悲心,把部份的獎金拿出來護持佛法,幫助弱勢,利益更多需要的人。
***情境2:參加法會:您想到有另一位同事也能幫忙,先請託他協助,參加法會時全心觀修,將功德廻向給公司,祈願公司的案件能圓滿處理。但如果只是想說人到法會就是佛法,去上班就是世間法,結果人是到了法會,但法會進行時心不在焉,一直擔心老闆會不會不開心,會不會影響到前途,無法淨心受到法會加持。那到底哪一種才是學佛修行?

在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法音中,學習到多做佛事,福報自然有,修行者要100%的心都放在佛法上,可是手中的業務仍需做,但不執著,念念不忘佛法。我們可能會想,100%的心都放在佛法上了,但手中的業務仍需做,我們要如何拿捏呢?其實在 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的《淺釋邪惡知見和錯誤知見》中,也有提醒我們「認修行學佛必放棄勞動」(第八十九條,認修行學佛必放棄勞動)是錯誤的知見。所以100%的心都放在佛法上,不是要大家都辭職不要工作了,而是修行人無論處在任何環境,都一樣是依教奉行。
但上班工作不能只是為了愛錢,在「十二因緣」中,愛緣取,取緣有,所以愛錢就想取錢,取錢就會變有什麼?不是變有錢,而是變有貪心執著的果報。比如說有人上班賺了很多錢,銀行名下帳戶已經有一千萬了,在有眾生需要協助或佛法需要護持時,有機會做,又有能力做,卻捨不得拿一些資糧出來,認為那是「我的錢」。曾有人分享:「在100年前我們還沒出生,會不會在銀行有名下帳戶的錢?不會,人都還沒出生怎麼會有名下的帳戶。在100年後我們已經往生,會不會在銀行有名下帳戶的錢?也不會,人都死了怎麼會有名下的帳戶。過去不會有,未來也不會有,那現在在銀行名下的錢,真的是我的錢嗎?」,如果只執著在「我的錢」,那幾年後銀行的錢就算從一千萬變一億,也不用太高興,因為只是從一個捨不得變成十個捨不得,變十倍的我執,把輪廻結打的更死。
相較前面情境1那個例子,一樣都在上班賺錢,情境1那個例子是在辦公室也能修四無量心,做佛事,累積福資糧來修行。所以只要是正當的行業,當員工的盡心協助老板解決問題;當老板的也能將利益與員工分享,希望能照顧到員工及其家人,都是慈悲心的體現。《六祖壇經》記載,六祖慧能寫了一段《無相頌》,提醒人在家出家,但依此修。中間有一段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所以不論老板或員工,您在上班工作時,是不是也在學佛修行呢?
佛弟子 靜心 合十
本站註:佛弟子的正業就是修行與修法,當事件兩端取捨時,應以何者更為利生為取決。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 網站文章總數:6793
- 網站圖片總數:16631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69
- 總瀏覽人次:1890211
- 今日瀏覽文章數:61
- 總瀏覽文章數:1390195
- 今日瀏覽影視數:6
- 總瀏覽影視數:45042
回應
訪客留言 (未驗證)
2020年04月28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開頭這樣比如含糊不恰當,會讓人摸不著頭緒
開頭這樣比如含糊不恰當,會讓人摸不著頭緒,依此比如強行作思維想將墮入糊塗理論,法會一般都是事先知道與做好參加決定的。如果是假日當天有場「臨時」法會和老闆「突然」困難之事相衝突時要做哪項決定來比如,我會選擇參加法會,圓滿後隨即進公司幫忙解決困難,如果老闆因您先參加法會而不開心,這類老闆不是明理之人、不會懂的真正愛護員工、不是真實成功的企業家,在他領導下會有什麼前途呢?會的、還是會有前途的(一)始於因果(二)逢迎拍馬之人,後者這種前途在善因惡果中起什麼作用呢?!至於中後段文章我想應該把「三世因果」和「三輪體空」的法理從頭理解清楚進而明白再談受用,也期待有緣能見作者下次文章。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