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已經離世了,我卻再次接到他的手機來電(在路上)
父親已經離世了,我卻再次接到他的手機來電
一天,在回家路上,我正不知在胡思亂想些什麼,突然響起的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拿出手機,上面顯示的號碼讓我驚愣,是上個月離世的父親的手機來電。
我下意識的接通了電話,屏住呼吸,聽筒裡傳出了老媽的聲音,安排著讓我替她拿快遞的事。我應聲回覆著請她放心,掛掉電話,淡淡的失落感掛在心頭,莫名的期翼落空了。
我打開手機微信,看著一直不忍刪除的和老爸的聊天記錄,眼淚不受控制地奔湧而出。我一條條往前翻著,很快就翻到了盡頭——2022年10月11日。以前我總覺得,加了老媽的微信,有事和她說就行了。直到前不久加了老爸的微信,我才知道,原來老人家很想加我為微信好友,卻一直沒和我說過。
一句“是鵬鵬”嗎?”“太好了!我們爺倆可以微信啦!”讓我沒有辦法不後悔,後悔為什麼這麼晚才和他老人家加微信。而就在兩個多月之後,聊天記錄定格在2022年12月21日的淩晨4點,父親離世前4天,他還在囑咐我注意“陽康”後的防護,卻沒有告訴我,正在住院的他身體有什麼不適。這就是我的父親!
前幾天,我看到網上一個熱議的問題是“親人離世了,電話要登出嗎?微信要刪除嗎?”評論區裡點贊最高的回答是“刪了幹嘛?有喜事還能通知一下。”打開他附帶的截圖,是他給過世的父親發微信,把自己結婚的消息”告訴”父親。
曾經那些我們覺得很遙遠的事情,現實卻是,隨時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個會先到,只能用力地活著,竭盡所能地照顧好身邊的親人。
道家有一個哲學理念叫“太上忘情”,意思是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為情緒所動,不為情感所擾。事實是我非太上,做不到“忘情”,也不可能忘情!作為佛弟子,通過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後就知道,太上忘情這種說法不究竟,佛法的道理告訴我們不是要我們忘情,更不是無情,而是應該不執於情。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座下弟子拉珍聖德所著《什麼是真慈悲?》一文中寫到一個例子:一位師兄的父親要過世了,家人要他回老家看看,師兄想了想說:“我回去能有什麼用?回去也就是看著他過世,守著他流淚,對他沒有任何幫助,我應該在這裡跟隨佛陀恩師學法,等我學成就了,再回去超渡父親,我若本事不夠,我還能請佛陀恩師加持超渡。”不是說那位師兄不該回去看望父親,他回去也是應該的,但回去或不回去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師兄所生的心是真慈悲心,是基於菩提的真孝心,是可貴的。
密勒日巴祖師當年忍痛將母親獨自留在家中外出求法,多年不歸,最後母親餓死在家中。但密勒日巴祖師學到佛法成就了,祂回到家鄉,親自將母親超渡到了極樂世界。祖師這才是真孝,真慈悲,因為祖師瞭解,俗世的守候只是一時,且結果並不美好,父母還是會在輪回中受苦,只有讓父母得到佛法的救渡,從輪回中解脫出去,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才是給父母真正的幸福。
父親手機的來電,雖然又把我帶到了悲痛中,但是看著微信裡和父親的聊天記錄,我暗自發願要認真學佛修行,百千萬劫今生得遇佛陀住世,跟隨佛陀學習佛法,我一定要今生成就解脫,學習古德們,成就後將親人們超渡到極樂世界。
撰稿:在路上
編輯: 對白雲天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70185659269338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