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後,我慢慢學會了把“寬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扶搖直上)
學佛後,我慢慢學會了把“寬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寬恕”是一種人生哲學,它告訴人們在遇到磨難或不公正遭遇時,要放下對他人的嗔恨,要有包容的心態。“恕”字釋義:“如心為恕”,他人心如我心,將心比心,以仁愛的心待人,寬恕他人的過錯。
學佛後,我對“寬恕”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佛法講慈悲,佛陀勸導世人要慈悲為懷,關愛他人。“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他人的過錯就是我的過錯,我不應捲入是非,而應以大悲心對待他人。由此我理解到,“寬恕”是慈悲心的一種體現。
佛法講因果,萬事萬法皆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有因必有果。當遇到磨難和誹謗打擊時,要有因緣觀,想到這正是自己的因果,應無怨無悔的去承受,要放下嗔恨,寬恕他人,原諒他人並感謝他,不能冤冤相報。由此我理解到,“寬恕”正是明信因果的一種體現。
學習佛法後,我明白了煩惱痛苦的根源就是自私我執,我執主要體現在貪嗔癡三毒上,特別是嗔恨、憤怒等負面情緒能產生煩惱障。寬恕他人,不嗔恨不抱怨,就能夠遠離貪嗔癡三毒,讓自己變得心平和包容。由此我理解到,“寬恕”是對治煩惱痛苦的良藥。
懂得了佛法的道理,我慢慢學會了把“寬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當作提升自己修行的一種方法。當他人的言行冒犯或傷害我時,我會用寬恕的心對待他人的過錯,不執著於他人的錯誤行為,不生嗔恨之心,以慈悲之心看待他人的錯誤,以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對方的言行,自己的心就會越來越柔和了。對於那些曾經在生活中、生意場上傷害過我的人,我會用“寬恕”放下仇恨和怨念。“冤冤相報何時了”,想到這是自己的因果,用明信因果的態度看待問題。寬恕讓我放下了仇恨和怨念,避免了因怨恨而陷入痛苦和煩惱之中。
在學會了用寬恕的心態處理問題後,在面對不公正的遭遇或痛苦憤怒時,我會反思自己的內心是否存在執著和偏見,放下了他人的過錯,這樣就不會被嗔恨心所控制,從而減少了內心的煩惱和痛苦。通過自我反省,我從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
佛法中關於寬容、慈悲和智慧的教導,讓我更好地理解到了“寬恕”的內涵和精髓所在。“寬恕”讓我找到了一種逐漸提升自我的修行方法,我的慈悲心在一天天增長,煩惱障越來越少,在不斷地自我反省中我學會了放下自私我執,逐漸學會了寬容。
這一切的修行方法都得益於一本《極聖解脫大手印-最勝菩提空行海心髓》佛法寶書,讓我無執、無嗔、無怨而無無明。
如果你正在被痛苦煩惱所纏縛,如果你正處於怨恨憤怒不能自拔中,不妨去恭讀這本佛書,學著用寬恕之道,放下對他人的嗔恨,用慈悲用寬容去看待一切。相信“寬恕”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輕鬆和自在,會讓你的心境越來越開朗!
撰文:扶搖直上
編輯:安然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vLTEkOTcohHFpfPBSJSXLg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