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內耗,人生本沒有標準答案(悅色)
拒絕內耗,人生本沒有標準答案
《伊索寓言》裡邊有個《父子抬驢》的故事,幽默詼諧,頗有趣味。
有一對父子趕著一頭驢去集市賣,在途中,被一群小姑娘看見了,嘲笑他們真愚蠢,有驢都不知道騎。父親一聽有道理,就讓兒子騎驢,自己走路。沒多久,一個老頭路過,感歎世風日下,父親走路,兒子騎驢這也太不孝順了!父子於是調換位置,兒子步行,父親騎驢。趕了一段路,他們又遇到一個婦女,嘲諷父親狠心,自己騎驢,卻讓兒子走路。父親聽後,連忙讓兒子也騎到驢背上。誰知又走了一段路,有人見狀說,兩個人騎一頭瘦驢,也不怕把它累死。父子倆一聽趕緊從驢背上下來,找繩子綁起驢的四條腿,用棍子抬著走。經過一座橋時,驢掙扎不休,掉到河裡淹死了,父子抱頭痛哭。
看了這個故事,大部分人會不約而同地譴責這對父子:為何這麼愚蠢!聽人說什麼,馬上就做什麼,立場太不堅定了。但思考之下,背後另有深意——不管怎麼選,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
對小姑娘來說,驢要充分使用起來,騎著走比趕著走好;對老人來說,兒子要孝順父親,父親要優先;對婦人來說,父親要照顧孩子,兒子要優先;對路人來說,要愛護驢子,驢子優先。他們有錯嗎?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都沒有對錯。關鍵是,這對父子想要的是什麼?回歸初心,他們僅僅是想把驢趕到集市賣掉,換取錢財。可最後,由於一次次聽信他人言,想要讓別人滿意,他們放棄了獨立思考,放棄了原本的堅持,最終一無所獲。
如果大家都如《父子抬驢》的那對父子,追求別人的認可,一次次否定自己的選擇,到頭來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而已。
其實我們不用取悅別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去做,因為人生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人生也沒有固定的軌跡,因為我們各自拿到的劇本不一樣,機會不均等,選擇不一樣,結局也不盡相同。
“出生在羅馬”的“富二代”可以優享資源,海外名校畢業歸國創業;“星二代”可以坐擁得天獨厚資源,離舞臺很近,讓世人熟知;佳士得拍賣行的吉爾·佩雷茲可以做35年門童,迎來送往,退休享副總裁待遇獲年薪百萬;“小鎮做題家”們可以通過自身苦學努力十幾年,跳出原有局限,勇立時代潮流……人生的起跑線雖有不同,有人起步早,有人起步遲,但起點不能決定終點,路途中的努力和堅持仍然那麼動人心弦!
人生處處是考場,人生事事皆考題。那些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每一步都算數。低谷或巔峰皆是風景,風霜或陽光都是財富。
真正的救贖是自我的成長與磨練。不必崇尚苦難,但歷經苦難後的堅韌與頑強卻值得頌揚。
正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世法哲言》裡有云:“大樹之材頂立於天地日月,受風寒暑濕之侵而成焉,故藏室植樹縱立屋頂,亦黃胎萌芽而已。設若人者閉門造車,無何磨難,焉得強者之才也。”
如大樹般的棟樑之材往往經過艱苦鍛煉,飽受風寒暑濕的侵襲,才頂立於天地間。我們人也是如此,沒經過酸甜苦辣的錘煉,如何成為真正的人才呢?
似“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又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過往不究,當下不負,未來可期。
在歷史長河中,我們只是一粒小小的塵埃。生活本就萬象紛繁,千姿百態,何必固步自封?人生沒有標準的答案,就沒有統一的破題方法。只有擁有開放的心態,放下所知障,保持對生活的好奇與憧憬,才能不斷拓寬生命的邊界和深度。
我們不一葉障目,也不“盲人摸象”,不人云亦云,也不隨波逐流,拒絕否定自我的內在消耗,保持獨立的思辨精神,保持奮勇前進的開拓精神,相信會活得更通透。
撰稿:悅色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16552263549042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