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憍梵缽提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當他還是小沙彌時,嘲笑一個老比丘吃飯如牛返芻,儘管他當下求懺悔,也只是免了地獄之報。從第二世開始,他就感得牛舌之報,吃飯要像牛一樣反芻,一直延續了500世牛舌之報......
我們要深信凡事皆有因果。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因為播什麼種子,就會得到什麼收成,時常撒播惡毒言語,在背後傷害別人的人,最後一定會自作自受,我們能不謹慎嗎?另外,若是針對我們個人的修行、個人的利益受謗受損時,我們要毫不在意,針對我們個人,受謗不辯,有六:......
綺帆很喜歡這部短片,雖然是短短幾分鐘,卻讓人感動,倍感暖心。影片中坐在車上的那位先生有一隻手也是殘廢的,但他的話語啟發了那位乞丐,他成了乞丐生命中的貴人,改變了乞丐的人生......
若別人所行違背佛陀教戒,或宣說法義是邪惡、錯誤知見,或借佛教名義行詐騙眾生之事,等等損害眾生利益之事,如果我們對這些邪惡行舉表示認同,甚至隨喜讚歎的話,那無疑是同沾黑業,種下了墮落之因......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無論在家、出家千萬不可說大妄語,某些情況下小的妄語是可以說的,這叫善巧方便。這大的是妄語,小的難道就不是妄語嗎?那打妄語是善巧方便嗎?很多佛教徒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人們常說,說話是一門藝術,說話是一門學問,可我更覺得:說話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直接呈現,是一個人涵養、學識、教養、胸襟格局以及社會能力的體現,因為說話做事是人在社會上的基本活動,可以說人的一生就是由一言一行積澱而成,作為修行人,這更是我們修行的一部分......
那麼這些現象之所以存在,相信也是因為需要通過不實之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實反思想想,這種言語和行為不但破壞了最基本的人格修養,同時也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極大的傷害。佛說萬事皆因果。也就是當我們不注重自己說話態度和方式的時候,無端的就造下了口業,種下了惡因,當惡因成熟時便會產生惡果。《大智度論》中講到,妄語者要承受十種果報......
德哥種了愛說假話的因,就會結虛假的果。誰會跟一個不誠實的人長久合作專案呢?那不是自討苦吃嗎?誠實是做人之本。如果德哥早日放下花架子,樹立德品,踏踏實實做人做事,也許會另有天地......
說起“妄語”,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常聽說“出家人不打妄語”、“修行人不打妄語”,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認為“不打妄語”是出家人和修行人的事,與普通人無關。然而你真的知道妄語的嚴重後果嗎?釋迦佛陀住世的時代,舍衛國誕生了一個長相奇怪的男嬰......
做人,真正的善良不僅要心善,還要有一張好好說話的嘴。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能夠心存善良,柔聲細語,能夠給別人鼓舞,就是正能量;如果以為心直口快,以為自己刀子嘴豆腐心,實際上還是帶給了別人傷害,所以今生一定要好好說話,才會為自己帶來福氣......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都是如此:在他人不贊同或者駁斥了自我的觀點,不是附和或順著自己的時候,我們注意的焦點根本不是對方的語氣柔不柔和,觀點對不對,而是直覺地就因對方與自己的觀點相悖而反感,更有甚者會覺得你是誰呀?你算老幾?憑什麼你總是說別人?可以說在這樣的思維下,別人的質直語無論態度語氣如何在自我的心中都成了令人厭煩的存在,甚至認為充滿了惡意......
貧女隨喜的功德比國王做供養的功德還大,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由於在做功德的時候,國王雜有傲慢心等煩惱,而當時貧女發出“隨喜讚歎”的時候,只有歡喜之心,沒有摻雜一絲煩惱。可見發自真心的隨喜讚歎,功德是多麼的殊勝!
如果說,我以前的英語老師教導我的“我希望你們是誠實的學生”那只是世間法上的初級良善,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講法則讓我真正明白了,靠欺騙得不到佛法上的成就,只會墮落,要誠實面對眾生,面對佛菩薩,面對本尊,面對自己的心靈……
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以前大家湊在一起,總愛談論張家長李家短,誰好誰壞,當某事某人與自己有矛盾衝突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做得對,義憤填膺地說別人如何錯,自己做得如何好。學佛後自己知道這都是自己的我執,犯了修行的大忌......
在回家的路上,我迴光返照自己的言行舉止,真是太慚愧了,我沒能用正知正見去勸導對方,關鍵時刻還心隨境遷,被惡劣情緒給主導了,讓他人也產生了煩惱。最後的結果也不是我想要的。倘若當時我能以柔和語向他們闡述因果不昧的道理,該多好啊......
佛陀告訴我們,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絲毫不爽。如果我們連世俗的道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都不明了,就會隨時隨地種下諸惡因,終將遭受惡報,慘不堪言。所以,我們在隨口應付或隨聲附和的當下,一定要謹防造下妄語業,在與人交往中更不能有意說假話......
最近,我參加了《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的共修。共修中有這麼一個環節,就是讓參與共修的同修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但任憑主持人怎麼喊破喉嚨地發動大家,大家依舊“如如不動”,包括我自己。於是,這個共修就冷場了,僵持著。這時,有位師兄站出來說......
作為佛弟子,我們不能沉迷於恭維的甚或阿諛奉承的好聽話,應虛心接納忠言指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也不能傲慢無禮,抗拒遮掩自己的過患,我們應當知道自欺是欺不了別人的,只能騙自己,別人對我們的過患如皇帝的新裝一樣一目了然,只有虛心接受及時改正才是正途,才能挽回自欺的愚蠢行徑......
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幸福的家庭都需要經營,而要經營好一個家庭,就先從好好說話開始吧!
有句俗語“刀子嘴豆腐心”,大多數人認為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那些說話尖酸刻薄,容易傷人,但心地善良的人。在沒學佛之前呢?我也認同這個說法。 甚至覺得“刀子嘴豆腐心”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心還是好的,出發點是為別人好,你也是這樣理解的嗎?
想想今天會面的兩位醫生,回思自己在與人交往中的言行,真應該向這位中醫院的女醫生學習,以此為鑒,於今後謹慎自己的言行。要想與眾生建立善緣,良好的語言溝通是必不可少的,若無善緣,怎能利生?感謝今天的兩位醫生,無論態度是善的、還是不善的,都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生活如山,有人歲月靜好,有人負重前行。各行各業的人都不容易,隨口的惡語能讓人如墜冰窟,不經意的關懷也能驅走寒冷!願春風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壁壘,互相體諒,彼此關懷......
話可以利刃傷人,也可以帶給人蓮花芳香。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學會如何好好說話,卻不知道適時閉嘴不傷人......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交往,離不開語言。就算是聾啞人,也需要“手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良言善語在人際交往中顯得特別重要,可是我們大部分時候,有話就是不能好好說。也正因為有話不會好好說,才導致生活中的諸多矛盾......
《梵網經菩薩戒》云:“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這些都犯殺業。這些人已經造下了“見殺隨喜”之業,不管是不是佛教徒,都要為這“見殺隨喜”承擔果報,因為這是宇宙間科學的因果定律......
語言是力量的,有時勝過千軍萬馬,有時也能積毀銷骨。心直口快的人何不修柔和語與慈悲心?既修口業積口德,又與他人種善因結善緣,收穫尊重和愛戴......
我們得承認,心直固然不錯,但口快很多時候卻是因為欠缺智慧,而這份直率常常成為傷人的藉口。你能百分百確認,自己說出來的就是正確的麼?你能百分百確認,自己不會誤傷別人麼?我們無可避免地會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願看到我們想看到的,只願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但很多時候,因為角度不同,資訊獲取局限,思維定式等等因素,都可能讓我們對一件事、一個人產生誤判......
人們既愛講故事,也愛聽故事,在一傳十、十傳百的過程中,故事漸漸變樣了。如果傳的是真人真事,也許本來是小事一樁,卻給誇大其辭,喧染成大事;本來清清白白的一個人卻給抹黑成反面人物,這對當事人的打擊和影響有多大啊!這種顛倒是非、歪曲事實、中傷他人的新聞,我們並不少見。我們的生活圈子裡,有時也會發生類似的事......
我反省自己,覺得很慚愧。身為一個佛弟子,雖口口聲聲說學佛,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自己並不是一個好人,自己的身口意與佛陀的教戒是不相符 的,甚至相違背。遇上了事情,總會給自己很多「美其名曰」的藉口,或者避重就輕地敷衍了事,希望事情快點過去,但就是不肯坦蕩地直面自己的過錯,不敢正 視、剖析自己的惡習。可悲的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我」,還誤以為自己正朝著解脫的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