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彭宇案過去16年了,如今你遇到老人跌倒,還扶不扶?(在路上)
南京彭宇案過去16年了,如今你遇到老人跌倒,還扶不扶?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近期,筆者在流覽視頻時,一則疑似“老人碰瓷”的事件再次火了,並獲得了廣大網友的評論與轉發。
事件發生在杭州。車主李先生在行車中看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路上,於是停車將老太太扶起。老太太不知是年齡大被摔懵了,還是刻意為之,抓住李先生不放,聲稱是李先生將她撞倒的。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李先生選擇報警。
員警勘察了現場,並調取了李先生的行車記錄儀。事實證明,李先生到達事發地點前,老人已經倒地。後來又證實,老人是被另一輛車撞倒。在鐵證面前,老人及家屬向李先生道了歉。李先生當時有事急於處理,待事件調查清楚後沒有再追究此事,就離開了。
但這件事,再次引發了熱議——遇到老人跌倒,究竟扶不扶?
視頻下方留言最多的是:“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多事去扶她?”
多麼熟悉的一句話啊——“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這不免讓人想起轟動一時的“南京彭宇案”。
2006年的10月20日,南京64歲老人徐壽蘭下公車時摔倒,時年26歲的彭宇將其扶起送去醫院,並墊付了200塊錢。事後徐壽蘭卻把彭宇告上了法庭。彭宇堅稱是自己做好事扶老人,徐壽蘭卻說是彭宇撞倒的。法官在一審中判定彭宇賠償徐壽蘭4.5萬元。對於這個判決,無論是徐壽蘭一家還是彭宇,都公開表示自己並不滿意。
“今日有老我不敬,他日我老不敬我。不想因為我的案子,以後人們見到老人跌倒都不願意去扶了。”彭宇說話的時候態度很堅決。
彭宇上訴了。但是在二審前,經法院調解,該案件以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和解,雙方不得再在媒體上發表該案件的相關資訊和言論。
當時的案件是和解了,但由此引發的討論卻從未停止。據說,彭宇在老人去世5年後,承認與老人發生過碰撞,事情發生了反轉。但是如今老人早已離世多年,彭宇已無音訊,具體情況已無從考究。
可這件事在人們的內心引發了“強烈地震”:一個簡單的攙扶動作,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甚至“吃官司”。很多人怕了……
沈騰、馬麗主演的小品《扶不扶》就詼諧地把人們的“懼怕心理”演繹了出來。馬麗飾演一位老太太自己摔倒了,沈騰要把她扶起來,旁邊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把沈騰悄悄叫到旁邊,指著自己的自行車告訴沈騰:“哥以前是開大奔的,就是因為好心扶了一位老太太,現在只能騎自行車了。”這真是令人捧腹,又讓人無奈的情景啊!
網友調侃道:“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因此,對於老人跌倒“扶不扶”,有些人的態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而我的看法則不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教導我們——眾生無始劫以來都是我們的父母親人。視倒地的人為自己的親人,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存在“扶不扶”的討論了,肯定是上前扶起。
再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角度來看,扶老人是善舉,也必須去做。但是“種善因,結善果”的同時,也要注意“離惡因,避惡緣”。為了避免有人借此生事,我們還是要有所應對。
扶人之前,我們可以觀察下周圍,是否有監控可以查看事情發生的經過;也可打開手機錄影功能,全程錄影;又或者利用行車記錄儀等工具錄下救人的過程;還可以找旁人作證,留下證人證言及聯繫方式。這樣多方保留證據,防患於未然,不但能保護自己不被污蔑,還能防止被人訛詐。
總之,我們不能為冷漠和自私找“不扶”的藉口,也不能為“扶人”留下相關隱患。
善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心中皎潔的明月。
撰稿:在路上
編輯:悅色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68736095223928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