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佛陀教子”的慈悲與智慧,教育路上我將努力踐行(靜心)
感悟“佛陀教子”的慈悲與智慧,教育路上我將努力踐行
去年秋天,我第一次教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對我這樣一個教初中的老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面對七、八歲的小孩子,我會勝任嗎?我心中充滿了期待與緊張。
記得學期開始不久,班上舉行了一次語文測試。試卷發下後,我利用學生答題的時間批改作業。當下課鈴聲響起收卷子時,我發現一個名叫小凡(化名)的男孩,竟然手中沒有卷子,在課堂上呆呆地坐了一節課。
我隱約想起,今天他來得有些晚,發卷時他還沒到教室,但這也不能成為他不考試的理由呀!我嚴肅地問他:“沒有卷子為什麼不和老師要?”他緊張地低頭不語。
小凡前段時間確實有過不交作業的毛病,後來經過幾次教育,終於養成了及時交作業的習慣。讓我欣慰的是,小凡在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回答問題準確率高,可這次他居然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想到這些我忍不住又訓斥了他幾句。小凡的眼中閃爍著淚光,他依然低頭不說話。我見他始終不說話,有些焦急,這孩子怎麼會如此不可理喻呢?
望著一臉委屈的小凡,我的心軟了下來,忽然想到自己是個佛弟子,這樣處理問題正確嗎?佛陀遇到這種情形會怎麼做?那一刻,我的心靜了下來,我想到了佛陀教子的公案故事。
《中阿含經‧羅睺羅經》記載,有一次,世尊(佛陀)在傍晚從靜坐室出來,到羅睺羅的住處,鋪好坐具坐下。這時,羅睺羅拿來一個洗腳的水鉢,盛了水讓佛陀洗腳。佛陀洗完後,鉢裡還剩下一點水。
佛陀就問羅睺羅:「你看到這鉢裡只剩下一點點水嗎?」
羅睺羅回答:「是的,看到了。」
佛陀說:「羅睺羅啊,如果一個比丘沒有慚愧心、不知道慚愧,那麼他的善法就會像這一點點水一樣少得可憐。」
接著,佛陀用手把鉢裡那一點水灑到地上,問道:「你看到這些水被灑在地上嗎?」
羅睺羅說:「看到了。」
佛陀說:「同樣的,如果一個比丘沒有慚愧心,他的善法就會像這灑掉的水一樣,被完全丟棄。」
然後,佛陀把鉢翻過來,問:「你看到這個鉢被倒扣著嗎?」
羅睺羅說:「看到了。」
佛陀說:「同樣的,如果一個比丘沒有慚愧心,他就永遠不能成就善法,就像這個鉢倒扣著一樣,什麼都盛不住。」
最後,佛陀又用手把鉢打破成兩半,問:「你看到這個鉢已經破裂了嗎?」
羅睺羅回答:「看到了。」
佛陀說:「同樣的,如果一個比丘沒有慚愧心,他就終究不能成就任何善法,就像這破掉的鉢一樣,再也派不上用場。」
羅睺羅異常羞愧,隨即向佛陀懺悔,決心痛改前非。後來羅睺羅成為了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大阿羅漢。
佛陀教子的故事讓我醒悟,佛陀在教育弟子時所展現出的慈悲和智慧,正是我應該學習的。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問題,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錯誤。一年級的孩子那麼小,這可能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和小凡耐心的溝通。
我俯下身對小凡說:“你上課聽課認真積極,特別是每節課都會認真思考,舉手回答問題,而且回答的也很棒,這些老師都非常的喜歡!這節課你來的時候卷子已經發下去了,你看沒看到同學們正在答卷呀?”他點了點頭。“對呀,同學們都在做卷,而你來的晚沒有領到卷子,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動動腦筋想想自己應該怎麼辦呀?”他眨巴眨巴眼睛,恍然大悟,他表示應該向老師要卷子。我馬上給予他肯定:“你太棒了!老師最喜歡像你這樣愛動腦,知錯就改的孩子!!”
原來在小凡的心裡根本沒有什麼複雜的想法,他只是沒有意識到,沒有卷子自己還可以向老師要。這讓我一陣自責,我親切地對小凡說:”考試時老師忙著批次工作,沒有注意到你沒卷子,老師也有責任,老師向你道歉!老師以後也會改正的!”小凡驚喜的看著我,眼中的淚水漸漸止住。
那一刻,讓我明白:用愛心去關心孩子的成長是最有效的方法,而非簡單的責罰。這讓我更加堅定了要用慈悲和智慧來處理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我也深深的感到,在用“佛陀教子”的慈悲與智慧去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差的太遠太遠,還需要不斷努力,願今後我能把更多的善和美好傳遞給孩子們!
撰文:靜心
編輯:安然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VgzGNA8cQprM9ARfcXN_Fg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