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之正解(江如云)
煩惱即菩提之正解
有個佛學佛法大外行,自以爲是的曲解(其實是不解)經教,以自己偏邪的知見企圖挑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説法,並可笑的妄下結論說羌佛不懂佛學佛法,故非佛陀!!這種人只能説是可悲無知可笑!
我們看看他們説什麽, 他們説“煩惱是業障。煩惱與菩提並存,誰説業障消盡才能見菩提的?”然後貼個圖寫上“煩惱即菩提”,又拿《大集經》卷12中説:“若煩惱中見菩提者,是名如見,若離煩惱見菩提者即是倒見。”來支撐自己的説法,說煩惱是需要的啊,說經書裏都説了,不可以離開煩惱,認爲離開煩惱可見菩提是倒見,所以試圖用經文誤導出“煩惱與業障不用消除就可以見菩提”,所以教導大家要修行消除業障的就一定不是佛陀,妖人引申結論說羌佛不懂六祖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說 “比禪宗祖師程度還差”,所以不可能是佛。
稍微有一點基礎的弟子都可以一眼看出他這個九轉十八彎的曲解經教所導引出來的結論多麽荒謬,但是,爲了衆生之故,我們還是好好的一起理解學習:
1. 什麽是菩提?
2. 什麽是煩惱?
3. 禪宗祖師説了什麽?
4.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開示的真諦
****************************************************************
1. 什麽是菩提?
菩提,舊譯為“道”。求真道之心是爲菩提心。新譯為“覺”,求正覺之心是爲菩提心。
菩提心者,一為緣事菩提心,二爲緣理菩提心。
緣事菩提心以四弘誓願為體:
(1) 衆生無邊誓願渡:念一切衆生悉皆有佛性而願求渡之,令入大般若涅槃。
(2) 煩惱無邊誓願斷:願求自斷無邊之煩惱也。
(3) 法門無盡誓願知:是願覺知無盡之佛門也。
(4) 無上菩提誓願證:是願證得佛果菩提也。由前三行願具足成就而證得三身圓滿之菩提,還亦應廣利益一切衆生也。
緣理菩提心:一切諸法本來寂滅。安住此中道實相而成上求下化之願行,是爲最上之菩提心。
所以,發菩提心者,即為求得無上正覺,証之圓滿佛陀位,誓願救渡三界六道之一切衆生,以利他為己任。
2. 什麽是煩惱?
衆生由無明蓋障無具正知正見,是故其為之不净業果,無以見本來之清净佛性,自我本來面目,顛倒夢想,煩惱苦集。所以發菩提心是修行人所應具,更當知悉何以方能為修習菩提心之法。
首先必須嚴守戒律,必依教奉行。若修持無有非念及至無有非為,則必由此無感苦業。苦業正是修習菩提心之阻礙,沒有這些惡因業力則無阻礙。修習菩提心者,且必須具斷我執之念。如果我執未斷,則順境時喜,逆境時悲,隨我意樂,違我願怒,貪嗔癡愛喜怒哀樂等等等等,都是未斷我執。
由於我執未斷,故無明煩惱如影隨形無離人心,是故造諸惡業者比比皆是,故不離輪回,哪來菩提證道可言?所以該不該斷我執、離煩惱?
3. 禪宗祖師説了什麽?
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這不是要你落在世間法裏面追逐煩惱然後才能證菩提,不是這個意思。這樣理解的人完全誤解六祖之意,完全不懂佛法,是凡夫見地,永遠也不能解脫的。
佛法雖然為高貴精深之法義,然則世間諸象亦為佛法所攝,是故佛法不落於世間法中則為非論。離開世法而論及佛法,是爲空洞不正之言;離開世事而行佛事,亦是空洞之誤行。將世俗之凡務與佛法之修習相互對立起來,則是與釋迦牟尼世尊所示在家居士亦可修行背道而馳,實乃誤見邪行!要明白世間一切皆是佛法,亦皆是行之應證處。故修行之人,必先從世間法做起,而後方可談及深行,修行必須落實到生活中去,方不爲空談諦道。
真修行而徹悟的人,其行持無論身處何處何地,不會隨境所遷,因地而異,自是了然自得,如如而住,是故求道,於其非難也!需要明白,這不是說修行之人可以不思用功精進,只去籠統管世間法之行就是求道,説一句“煩惱即菩提“,有煩惱沒關係,不用斷我執煩惱,反正”世間覺“嘛,就可以真的見菩提証道!落入這種愚癡無明之見的人,無有解脫之可能!
4.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開示的真諦
聖凡是有區別的,本性同具一體,一味體性,然而因爲有妄想和沒有妄想、有執著和沒有執著的關係,此之差別。衆生執塵垢為真,此指五蘊諸法煩惱,執著色受想行識,故不見光明本性,因遮障而生煩惱。煩惱有大有小,各種煩惱都有,只要是未察見本性的人就有煩惱,察見本性不深厚的、如果屬於素法身境界的人也有煩惱。聖者是除障而無執,故光明。
要掃除一切垢障,光明才能現出來。尤其是菩薩,要以六度萬行為主,六度者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法,以渡慳貪、過惡、憎恨、懈怠、散亂、愚痴六弊障蓋。障蓋就是業障,把自性光明擋住就叫障蓋,障蓋一產生,就在輪迴中了啊!
是故,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于《了義經》說法:
“我執解脫否?
我執輪迴性。
何以得解脫?
無執入解脫。
菩提心執否?
勝義菩提心無執。
菩提心何來?
我執所生來。
既說無執已,又云我執生,由來何也故?
云無執,謂菩提心勝義無執,說我執生,由著意行持,隨境所遷得生心境遷生我執。
如何無我?
不執無我。
如何不執?
轉四無量心於行持不染,此勝義不執。
勝義何意?
入了義菩提意。
然何不直取菩提心?
眾生業力故。
業力何表相?
愚癡表相、無明表相、煩惱表相。“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開示的真諦,與釋迦牟尼世尊所說法,無二無別!步外無佛土!
衆生好好深思吧,聖人與凡夫乃天差地別,已得證聖之人,其已是任運而住,如如而住,證得大成就,則就無所謂習不習定了,定也是定,不定也是定,吃飯、睡覺、穿衣已是無所不定,俗務也是行道,世法即是出世法,有爲自是無為,紅塵萬般諸法無有絲毫牽挂執著。身處其中無任何沾染,自然煩惱即是菩提!
至於凡夫俗子、不修行的邪門外道,你煩惱就是煩惱,不會是菩提!!
江如云
轉載自: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9862934991034/posts/3355493048094672/
- 網站文章總數:6809
- 網站圖片總數:16701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49
- 總瀏覽人次:1924101
- 今日瀏覽文章數:44
- 總瀏覽文章數:1418962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6315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