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邪師胡亂解釋《心經》(顏宣宣)
批:邪師胡亂解釋《心經》
真是可悲,一開口就亂講佛法,連我這關都過不了,更不要談想要與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說法一較高下了,根本不具可比因素!
更可笑的是,還自下標註,自誇「這才是心經真諦」。連字詞字義都還沒弄懂,大言不慚!再說了,你若真能創新見解,好歹要交待原來是怎麼說的,你為何要改動它,舊說如何錯誤,其理安在?連這點都做不到,只能證明你完全不懂,胡亂解釋而已!以下就我所恭聞《藉心經說真諦》的理解,來批駁你(華嚴賢首二世、華嚴妙法總持宗、湯傑法王、王洛九、王明正)寫的內容,當然,這是我所理解的內容,不能代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真義,因為我還沒吃透法義。
1. 說「般若=智慧」
嚴格來說,「般若」在佛教中不可錯翻成「智慧」,因為智慧乙詞意義不確定,世間散慧也會被冠上「智慧」乙詞,為表無上莊重義,不會這麼翻,雖說見過在前言先交待般若的真實義理,在文中省略解釋而用「智慧」代稱的。但是你連交待一下都沒有!
2. 指說舍利弗抱著「智慧」不放,所教導他要放下?
亂解嘛!前面講「般若」是「智慧」,後面說要舍利弗不要執著智慧,要放下。代表你不懂什麼叫做「般若」嘛!般若是如實了知萬法以及其本源的最高智慧,如果放下了,還怎麼去觀照萬法實相、怎麼獲得解脫,怎麼成佛?
3. 說「波羅蜜多=超越」
什麼叫做「波羅密」,什麼叫做「多」你都沒搞懂,前者是指「諸佛菩薩所居大涅槃大樂之方所,解脫輪迴之不生不滅究竟圓滿地」。而後者,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以及少數大德將之解為「定」。因為光是有「般若」還不夠,尚需「定功」才能解脫到彼岸,不僅如此,「定」、「慧」一定要均等,二者任一偏多或偏廢都是錯誤的。
4. 然後以目犍連、舍利弗二尊者做比較,謂:「目腱蓮(喻為神通第一), 雖得到很強神通, 卻超越神通, 捨棄神通, 而見十方諸佛. 以致開悟第一的弟子看到舍利弗與目腱蓮的對照, 了解到真菩提在於捨棄/超越...」
(1). 神通是副產物,不是拋不拋棄的問題,定力有了,自然能生神通。若真要解脫成就,不是「拋棄」神通,而是不執神通,神通是一定會有的:阿羅漢有三明六通,佛菩薩有遊戲三昧,拋棄個什麼呀!亂解!
(2). 舍利佛是「開悟第一」的弟子?
拜託!「開悟」是什麼境界,能夠跟「阿羅漢」的境界相比?亂用名詞!
(3). 舍利弗看到目犍連才瞭解真「菩提」在於捨棄/ 超越?
神通只是不執著,不是捨棄的問題,前已述及。再來,只見有神通不如智慧的公案(《雜譬喻經.卷一》),何來相反的說理,請提供出處!
(4). 而且這邊在論「般若」、「波羅密」、「多」,不是在講「菩提」,怎麼離題跳出個「真菩提」來?
(5). 然後你又亂套,說,目犍連尊者放棄了神通,所以才見到十方諸佛。很明顯只是在為你家師父開脫而已嘛!連南無地藏王菩薩都請不到的人,能誇口說是見到了十方諸佛?而且若沒了天眼通,請問你現在用什麼觀十方世界、十方世界諸佛菩薩?
5. 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徹底地超越智慧」
如果你上文說「般若=智慧」,而「波羅蜜多=超越」,那麼你就是將「行深」解為「徹底」囉?什麼叫「行」、什麼叫「深」?了不起你講的「徹底」可以跟「深」字沾上點邊,但「行」字卻全然沒有解釋。簡單來說,這邊講的「行」,是「清淨平等之法行」,觀一切平等無礙;此行能不見諸法不空,亦不見諸法皆空,不落於「空」、「有」二邊。而「深」是指深入法相之底蘊,有別一般阿羅漢、菩薩們尚存有無明塵沙惑業而不能深行!
6. 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已經告訴你, 要捨棄/超越自己目前的見解了.」
將「般若」簡化成「智慧」,已經屬於有過之解釋,然後再將「智慧」的概念解釋成世俗「見解」。實在是完全不懂「般若」義,凡夫意識能稱為「般若」啊?對照一下經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難不成這部經翻成中文白話叫做「捨棄見解經」?真是令人發笑啊!
7. 說「『波羅蜜多』不只有「超越」還有『超越到無法被超越』的意思. 一旦達到無法被超越, 就是『無上(阿耨多羅)』, 與諸佛相等的 (三藐), 正覺(三菩提).」
你一定沒學過梵文!
a. 「波羅密多」根本沒有超越的意思,而且要到達彼岸也不是用「超越」的方式。就問你一句,請問有什麼東西被「超越」?
b. 你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解釋也太過輕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音譯名詞,梵語(IAST): anuttara sāmya saṃbuddha。anuttara是無上的意思,an有否定的意思,uttara則作「至上」解,合起來就是「無以至上」。如果你講「超越到無法被超越」是「最高」的意思,可以同意。但是說達到了「無上」,就可以說等同於與諸佛的「三藐」與「三菩提」就大錯特錯!sāmya(三藐)譯為正等;原意是平等、相似、千篇一律。saṃbuddha在佛教用語上譯為「正覺」,其原意是佛、完美的知道與理解的、明智的、聰明的、清醒的(字與字義,各家講法有些爭議)。簡言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個字皆有不同涵意。不是說「無上」了就「三藐」、「三菩提」了,而是描述「佛果」是無上的、正確無偏的、正覺的。
8. 說:「以無所得故(心,面對自己的煩惱,擔憂或掛念的事務,要捨棄拿掉。心無取,心不住任何世俗塵垢的意識」
你斷句斷錯了啦!
「以無所得故」是指前面的「是諸法空相」此句,一直到「無智亦無得」之理由,簡言之,為什麼諸法皆空,是因為一切皆「無所得」的緣故,不是叫你「要捨棄」,「心不住世俗塵垢」。 一切皆空了,半點不著,何勞用力?
9. 說:「菩提薩垛…光是這一段,心經已經告訴唸心經的人,不是把心經拿來唸,趕快行使「菩薩道」吧。
斷句又斷錯了!「菩提薩埵。」此句是開頭,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可以達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境界啦!不是如你所說,要趕快行使菩薩道。「菩薩道」乙詞有另外的意涵,多指自覺覺他,心經的主要在講空理,不是菩薩道。
10. 說:「行使菩薩道之前,「照見五蘊皆空」…守五戒來破五蘊。」
菩薩道是指自覺覺他之行,但是用「之前」二字,就錯誤了吧?此段文末還說用守五戒來破五蘊?光憑五戒怎能破除五蘊呢?
11. 心經咒語部分
經咒不翻譯,那是自諸佛菩薩心中流出所做的安排,你翻出來了也沒用,更不會產生咒力,更何況錯翻?
12. 心經是南無觀世音菩薩所說,不是南無釋迦牟尼佛!宋、施護法師所譯之《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上說:「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諦聽為汝宣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欲修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當觀五蘊自性皆空…。」該經末也說:「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13. 附註上認為「波羅揭諦——到彼岸去」的解釋是不圓滿的。到彼岸?你嘴巴唸這個真言,說去到彼岸就到彼岸啊?
這實在是….,經教程度慘到不知道該怎麼說了。第一,經咒不能翻,不是字面上那個意思。第二,你在自問自答,誰說持此咒就能達到彼岸?前面還有個「般若」,後面還有個「多」字啊!你才在瞎扯。經文都沒弄懂,就自High起來?
顏宣宣
轉載自: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9862934991034/posts/3478381902472452/
邪師名稱:#華嚴賢首二世、#華嚴妙法總持宗、#湯傑法王、#王洛九、#王明正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