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救子
鯉魚救子
明代袁宏道的《放生志》記載,在烏江那個地方,有個名叫劉子胥的人。他有一個魚池,到冬天,就在魚池中建一條土堤,然後把魚池的水都放到堤防的裡邊,池中的水放幹了就好捉魚。當水放到一半的時候,劉子胥看到兩條大鯉魚,跳出堤防外面,然後又跳進裡面,這樣跳來跳去好多次,他覺得奇怪,就走近看個清楚,看它們在做什麼。
原來這一對鯉魚,剛生產了幾百條的小鯉魚,小鯉魚聚在一個窟窿裡面,它們還不會跳,所以出不去。假如水再繼續放幹了,它們都會死掉,所以鯉魚爸爸、鯉魚媽媽,就用嘴巴銜著小鯉魚寶寶跳到有水的一邊去放,然後又跳進來,再銜其它的小鯉魚,就這樣奮不顧身地跳進來,跳過去,往來救它的孩子們。即使自己可能陷在死地,也在所不惜。劉仔細看了好久,心裡十分地感動,很心酸地歎息,於是就把土堤拆掉,放了所有的鯉魚。
我們都有家庭,有父母、兄弟、孩子。同樣地小動物也有妻子、孩子。我們都希望一家骨肉能夠平安、和樂地團聚。小動物們又何嘗願意骨肉分離呢?想想這二條鯉魚救孩子的一片苦心,還是放它們歡歡喜喜回到水中悠遊吧。很久以前,當我剛知道這個故事時,每次在聚餐桌上看到有魚,無論是煎的或煮的,就不禁會想到這二條大鯉魚,鯉魚爸爸、鯉魚媽媽,想著盤子裡這一條魚不知道是爸爸還是媽媽?倘若是媽媽,現在爸爸和孩子們可能都抱頭痛哭了吧。假如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發現我的媽媽被砍成一塊又一塊放在鍋子裡,那該怎麼辦呢?實在不敢想下去,好可怕啊!也好可憐!
而幾乎每家人家的餐桌上,每一道菜的背後,都隱藏了好多這樣生死離別,充滿眼淚的故事。在喜慶宴會的時候,更是如此。我不知道,像這樣有好多悲慘的生死離別擺在桌上,怎麼會叫做喜慶呢?怎麼是吉祥呢?
轉載自:善行素食苑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iBWjEUxNbCfjQYE8p_1K5g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