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寶塔寺2021年10月31日藥師如來佛誕法會

為了錢,你願意付出什麼?為了幸福,你又付出了多少?(葵心)

人生非常短暫,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世人每天都在向火葬場邁進,而且快到點了。一命歸西時,縱然富可敵國、家產豐登,子耀官貴,聲望高達又如何呢?那萬貫家財能帶走一分一厘嗎?那時候,只有淒伶孤獨,獨自一魂飄蕩在陰間,沒有旅店,沒有餐食,一無所有,好可憐,好可憐啊!該何去何從?聰明的你請慎重抉擇吧!

佛陀的父親慈悲的菩薩

佛陀的父親慈悲的菩薩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三十)

三十、
久執之爭,是為雙錯,原何也,互見其過兮,互識自優兮,久之誤重,則弗見其對惱耳,由是無爭于執也。
   雙方長時間互相執著的一種爭鬥,相互說長道短的一種爭執,實際上是大家都有錯,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錯誤。這裡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互相之間,都只看到自身的優點,總覺得自己有理,而沒有注意各自的缺點、各自的不足、各自的錯誤,你說我的過錯,我說你的過錯,雙方爭執不下。其實相互不讓爭強鬥勝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私心雜念的表現。而時間越久錯誤就越重。這時候如果我們反過來想一想,你在指責對方時,他痛不痛苦、煩不煩惱?我們在說他的時候,對方一定會很煩惱、很痛苦的。所以,如果我們把私心雜念去掉了,就不會去一味的責怪對方的不是了,而多作自我批抨,這樣,自然就沒有爭論可存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九)

二十九、
嘆息之敵弗可視,視則明日復明日,嘆息之時即為功,莫讓嘆息代行功,識破機關當下道,何來惱悔與嘆風。
社會上有很多人動不動就灰心嘆氣,實際上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這是阻礙事業成功的一種暗藏之敵,因此,我們絕不可輕視它。如果說今天受到一點挫折便哀聲嘆氣,一愁莫展,自己鼓不起勇氣了,那麼這件事就會一天接一天地拖下去,甚至於被徹底拖垮,這個事業就再不可能成功。所以,我們在一遇到挫折而想要嘆息的時候,就應當及時把嘆息化為力量,不去嘆息,而代之以行動,千萬不能讓嘆息把我們行動的時間占去了。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自己就不會再有後悔和煩惱了,一遇到什麼事,當下就做,轉化嘆息為行動之功用,這才是智慧的做法。

清朝光緒帝父親為何要用欹器警示自己——滿招損?(在路上)

古人告誡我們“滿則損,謙受益”。即便無上正等正覺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也是處處告誡修行人要謙虛謹慎,不可自傲、驕狂、自以為是,更是為世人做表率,處處稱自己是“慚愧者”“眾生的服務員”......

山水畫《巴山小景》,湖心和三五間房舍分外醒目

頁面

  • 網站文章總數:6802  
  • 網站圖片總數:16684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65  
  • 總瀏覽人次:1907311  
  • 今日瀏覽文章數:51  
  • 總瀏覽文章數:1404485  
  • 今日瀏覽影視數:1  
  • 總瀏覽影視數:4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