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末法時期正法衰,海量佛法娑婆失,祥慶羌佛住世來,法授佛子興佛幢。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多杰羌佛第三世

古佛降世、五明圓滿,三十大類無人可敵

極聖解脫大手印

是所有佛法中最高無上大法,快捷成就至寶

佛陀妙法無上寶

百千萬劫難遭遇,是渡生行舟、正見依怙

含攝了佛教的所有三藏、密典的精華要義

是所有佛教徒成就解脫的根本指南!

藉心經說真諦

法理高妙無比、妙義無窮、了脫至寶

邪惡見和錯誤知見

必執行的一種了生脫死證成就聖果的鐵定法規

學佛

至高法寶,不學此法難以成就

帕母所著六論

金剛亥母轉世所著解脫論著,法義透徹圓滿

揭開真相

在佛陀身邊所見,記實常人所不知的真相

古佛降世的背後

深入調查瞭解,找到鐵證事實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皆是我們的親眷

我當馬上施救

佛教故事:墓魄太子止語淨業[一念差池、口業因果]

墓魄太子止語淨

六度集經》卷四中記載:

久遠以前,在印度的波羅奈國,有一位墓魄太子,他天生具有無礙的智慧,能夠知曉自己的宿命,以及過去一切善惡苦樂等事,舉國上下都很愛戴這位智慧圓融的太子。

然而,在太子十三歲那一年,卻忽然閉口,一句話都不說,如同木頭人一般。國王和王后見到即將繼承王位的太子,突然間判若兩人、形同木石,心裡非常焦急與擔心。正在苦思之際,國王突然心生一計,派人找了一位知名的婆羅門來替太子看病。

心急如焚的國王問道:“太子為什麼不說話了?”

占相的婆羅門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的症狀,便胡亂東扯西掰:“稟告國王,太子相貌雖然端正,但卻身藏禍害,日後恐傷及父母、禍害國家。其次,國王沒能夠再繼續生育兒女,其實都是因為這個惡子的緣故!按照習俗應該要將他活埋,才能保全國家和平,讓國王再生貴子。不然,恐怕國王和國家都將會陷入危難之中!”

國王聽了婆羅門的諫言之後,心中非常憂愁,坐立難安、食不知味,只好召集了王后與大臣們,共同商量這件進退兩難的國家大事……

一個愁苦的夜晚過去了,眾人最後仍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在一處荒郊野外,挖一個深坑將太子活埋。

消息傳開後,舉國上下哀痛不已,如同家中失去至親一般。而王后更是傷心欲絕,她淚流滿面地說:“我的兒子命薄、福薄,才會遭遇這種災難啊!”悲傷中的皇后,悉心替太子準備了珍貴的珠寶與華服,差人送往野外,作為最後的陪禮。

太子在郊外的途中,心想:“父王、母后和百姓都相信我癡啞了,並且還是個大禍害,他們卻不明白閉口不說話的我,是為了淨化口業、避免造業。如今我被邪人誣害,若再不說清楚,恐怕要危害到更多人。”

於是,墓魄太子拿著瓔珞珠寶及華服,到河水邊沐浴後,穿戴好華服到了挖坑造室的地方。

太子見到工人便問:“你們在這裡做什麼?”

工人見面前是一位舉止得體的貴人,便毫不隱瞞回答說:“我們的太子由於癡聾喑啞,對國家很不吉祥,而國家又不能沒有太子,所以國王採納了婆羅門的建議,命令我們挖洞將太子活埋,這樣王后就能早日生下健康吉祥的新太子了。”

墓魄太子聽了之後,就告訴在場的工人:“我就是墓魄!”

工人們全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三步並作兩步跑到太子的馬車上查看——太子確實已經不在車內。

他們回過神來又發現,眼前這位“太子”神情安詳、談吐文雅、和藹誠摯,實在不像是危害父母、禍亂國家的人……

在場的工人們起先是只驚訝、懷疑,繼而才驚覺到——自己差點錯手殺害了無辜的太子!大家惶恐地匍伏在地,哀求太子能夠赦罪……

朝中的大臣們火速通報了這個好消息,國王和王后聽了都心生大喜,立刻驅車去迎接太子。

國王和王后抵達後,太子趕忙起身,恭敬頂禮,至誠懇切迎接國王和王后。

國王和王后看到久違的太子如此舉止安詳,欣喜無比。

國王對大眾說道:“我今日有這樣的太子,實在是令全國人民無上歡喜的好事,我們要重新迎接太子回國,好讓他將來登基,造福國民。”

話畢,太子卻向後退了幾步,懇切地告訴國王:“敬愛的父王,我明白在過去生中,自己也曾經是一位國王,名叫須念。當時,我以仁德治理國家幾十年,向來惠施仁愛、救濟貧窮、奉行諸善,並嚴禁使用殺人兇器,以致全國上下一片祥和、無人怨懟,監獄裡更是一個犯人也沒有,而鄰國也都前來真誠歸順。

但是,有一天,為了接待遠來的賓客,禦廚前來請示是否要屠殺六畜大設宴席宴請貴賓,當時我念及面子,一時疏忽就點頭應許。然而,就因為這一句話,使我死後墮於大地獄中,以償還殺生的血債,六萬年中,遭煎煮剝皮等罪報,慘苦難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我本有眷屬無數、百官群臣和成千上萬的資產,集富貴與享受於一身,可又有誰知道我在地獄裡承受的種種苦痛?又有誰能替我分擔或代受?

每當墓魄想起這無量無邊的大苦,就會心寒膽戰、冷汗直流、毛骨聳然,‘因一言之失而受眾苦’的因果業報,不時在提醒我。為謹守口業,所以我決定不再開口說話。但是,今日念及父王將會因為偏信邪說而殺害生命,墮到地獄當中受苦,所以我才又開口。

墓魄因為了達這些宿世因果,所以希望往後能如法精進學道修行,永斷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懇請父王不要怪罪我才好!”

語畢,天雨香花,帝釋天神歡喜擁護,並當下將太子身上的寶衣化做一縷袈裟。

國王在聽完墓魄太子述說過去因緣之後,歡喜贊同墓魄太子出家修行的選擇,並說道:“你過去為人國君,勤政愛民,仁德治國,操守高潔,道德崇高,修持了種種善法,只不過說錯了一句話,就招感了無量無邊的地獄苦報。如今我也是一國之主,卻隨順自己的喜好來做事,甚至於不行正道、不行善法,不以正法治國,在我死後,不知要墮到何處受苦啊!”

國王回國之後,便棄惡修善,實施正法治國、愛護百姓的德政,國家從此昌盛不衰、豐衣足食,全國上下一片和樂。

墓魄太子最終也因為精進求道,而圓成佛道,並且廣開法筵接引眾生,普度有情。

當時的墓魄太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而國王、王后就是世尊出家前的父母——淨飯王與摩耶夫人。

省思

佛教教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教導人們身口意三業要遠離一切惡,修一切善。

一念之差使得前世的墓魄太子應許廚師殺生害命,命終之後身陷苦痛地獄,哀淒難忍;於是知曉前世的墓魄太子便攝口謹言,持守清淨口業。

而在你我反復無常、微細紊亂的思緒當中,有太多的“一念之差”,讓我們遠離正念,招感苦果。

因此,唯有心存慚愧,謹言慎行,念念觀照,處處關心一切有情,才能夠不錯因果,修行增益。

文章經過摘錄翻譯過,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修學必須以原始經藏為準,最好依傍南無第三世多杰佛所說教法為最正確法義。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795  
  • 網站圖片總數:16667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760  
  • 總瀏覽人次:1890902  
  • 今日瀏覽文章數:650  
  • 總瀏覽文章數:1390784  
  • 今日瀏覽影視數:27  
  • 總瀏覽影視數:4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