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什麼樣子?真的存在嗎?(一滴水)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相信這句話大家並不陌生。真的是這樣嗎?現實中,雖然我們也明白一切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往往我們還是會為了家庭、事業、金錢、地位等等的貪婪和欲望,而造下不同之善惡業因。當然也許有人會問,你們所說的這個“業”,我既看不到又摸不著,它真的存在嗎?那麼,我就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吧......

真、假學佛,且看自己是畏因還是畏果

三業最先念頭起,當念頭生起時,觀照自己的念頭,這說出去的話做出去的事怕錯因得惡果,那麼,必定每一個念頭生起就會小心再小心,對事物要考量再考量、瞭解再瞭解後才說。學佛者,只有百分之百信佛說的,才是明信因果,才會所作先畏因。這樣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有成就的可能......

人生終有一天會你一個坑我一個坑,哪個也喊不醒哪個,怎麼辦呢?(多持)

看了約伯斯視頻裡的話,我不禁想起最近在網上流傳著的一段話:“一想到我們都會死我就原諒了這世界所有的不對。人生不過三萬天,不過借副皮囊而已,終究都是空,何必執著呢。等有一天,你一個坑,我一個坑,哪個也喊不醒哪個,世界就這麼安靜。”

我再三、再四多次化險為夷,這是僥倖嗎?(尚珍)

以上是我幾個轉危為安的事例。我想一次、兩次可能是僥倖,但再三、再四地化險為夷,一定是佛菩薩的加持。因為佛法是真實不虛的,佛菩薩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在生活、工作中實實在在地按照南無釋迦牟尼佛的教戒實行,按照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來行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時時不忘利益他人,一定會增福增慧,幸福圓滿!

擁有的未必是我們的,懂得正確使用才是人生高手(在路上)

我們現在會覺得我們已經擁有的很多東西是我們的,其實只不過是暫時為這個世界保管著罷了。比如我們的車子,房子和票子,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再比如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和說法,我們曾為此而活得特別累。但真相是就連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和說法都不是我們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和說法也終將不同或慢慢消逝......

愛國情懷激勵著我奮力前行(菩提籽)

佛弟子不僅要愛教,而且要愛國。這既體現了佛教教義,又體現了愛國的思想。古往今來,踐行佛教教義兼體現愛國思想者不計其數。如,近代的太虛大師就是既荷擔如來家業、又不失拳拳愛國之心的代表。他用切實的行動愛護自己的國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本著大無畏的精神,在國家存亡之時,毅然擔負起以佛法救國救世的重任,以僧人的方式利益社會與國家......

師父為什麼把衣缽傳給他

某寺廟,藏有一串佛陀用過的念珠。念珠的供奉之處只有老住持和七個弟子知道。這七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覺得將來把衣缽傳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了......

發生在我身邊的奇事:得救的小狐狸為恩人送終(茲敏、安然)

在網上經常會看到有虐待動物的視頻,無辜的動物被傷害得慘不忍睹,善良的人們對此紛紛譴責,但也有人對此熟視無睹,每當遇到此類事情,我都會感到揪心的痛,難過不已。其實動物都是有靈性的,它們有快樂也有恐懼,也懂得感恩,動物報恩的故事我聽說過很多,但下面這個卻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佛教》南無多杰羌佛的轉世

南無多杰羌佛的轉世

我們有沒有把修行變成了另一種新的習氣

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頭。首座和尚大為不解,忍不住問:“師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覺,為何您不打他,卻來打我?”方丈不由分說,又是一大板子......

頁面

  • 網站文章總數:6851  
  • 網站圖片總數:16816  
  • 網站影視總數:1540  
  • 網站檔案總數:1066  

  • 今日瀏覽人次:59  
  • 總瀏覽人次:2014626  
  • 今日瀏覽文章數:50  
  • 總瀏覽文章數:1495475  
  • 今日瀏覽影視數:6  
  • 總瀏覽影視數:5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