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一個小小的細節蘊藏了種種因果,一不小心就會給眾生造成極度的痛苦,招致自己黑業增長還不自知。就像今天發生的事情,不但沒有增益善業,反而增加了惡因。使本來滿身業障的自己雪上加霜。實在需要慎重呀!
我不敢面對自己,不敢想像自己的平常,我戴著“老修行”的帽子多年,平時把“慈悲眾生,關愛眾生”掛在嘴上,對自己說,對同修說,對家人說,但在關愛眾生的細節上比不上一個率真的孩子。我難道不應該為這“自詡的慈悲”感到羞愧嗎?孩子這節課給我上得好呀!雖過去多年,至今依然清晰難忘,銘記心間……
每一個緣起都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珍惜可以接引大眾學習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如來正法的機會。這是要利益衆生的佛事,要有堅定的信念,好比蓮花的純潔美麗是經過污泥的考驗,不是嗎?
作為佛弟子不能救拔度脫往昔父母已經非常羞慚了,又何忍為了今生父母的生辰而殺害往昔的父母!學佛前愚癡無明不識眾生父母而造諸殺業傷生害命,如今學佛了又豈能再添新殺業!苦海眾生因因果果冤冤相報輪回不休,作為佛弟子不僅不能殺生還要行放生慈悲愛護六道父母,因此我決定生日那天帶母親去放生......
“是呀,很多人一聽學佛就馬上聯想到“吃素”,彷彿不吃素就不能學佛,或者學佛必須吃素。如此誤傳讓很多暫時不能吃素的人,不敢學佛。當然能吃素最好,但暫時不具備吃素條件時,吃“三淨肉”照樣可以學佛的。”我回答。娟子插話說......
從自己的私心雜念出發,把自己的愉快、高興、快樂、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這就是我執的表現。而凡是把自己的利益舍去,處處考慮眾生的利益,處處為眾生著想,把自己放在一邊,這就是斷我執的表現。由此,我想到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處處都是我執的表現。比如說......
2021年10月,對我們全家來說,果報現前災難上身,掉進了黑暗的旋渦,但經過努力,萬幸能起死回生,重新贏得光明及未來。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又是如何走出災難回歸正途,成為佛化家庭的呢?......
我們這一生最可怕的不是變化,而是稀裡糊塗,如溫水煮青蛙不知變化無常,不知不覺中讓光陰流逝了,最後等那些美好的人和事消散了,等明白過來之後發現人已老、心無力、命已絕。若生命如燭火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莫待到人死如燈滅命去無成就。上面說了這麼多的“無常”,那什麼是無常呢?
“請大家不要吝嗇自己的善良,這個溫暖的世界需要我們每個人添磚加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人性最初的美好。”最近,賈永婷的這段真誠感言感動了無數網友,登上各大平臺熱搜,這段話的背後更是有著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眾生平等,小動物的靈知心識其實是和我們一樣的,只是形象不同。它們和我們一樣也是有感情的,你若真心對它好,它一定會惦記和感恩你的;相反,你若故意傷害它,它肯定也會記恨於你。既然它們來到了家裡,肯定是與我們有緣,也許是我往昔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許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傷害它們,一定要善待它們......
人生追求幸福快樂本沒有錯,但這幸福快樂卻很短暫,會如閃電般消逝。絕大部分人沉醉在貪嗔癡愛、喜怒哀樂的人生中,也沉溺在縱欲享樂的生活裡,習慣用“世事無常”來開脫自己、麻痹自己,卻很少有人想要脫離苦海……
他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很吃驚,跟我急了起來:“海鮮,海鮮,就是要吃新鮮的,不吃活的,難道還吃死的?你不要再說了!”雖然他當時心裡不高興,但他好久沉思不語,想必是我的話對他有所觸動吧。我不在乎他人對我的看法,以後遇到這種事情我還會管的,只要能救眾生,面子又值幾個錢呢?
佛法需要用真心來換,然而在我們很多人心中好像供養僅僅是一點錢財,而且還不能做到發心純淨,比起普欽法師、虛雲法師的捨身供養,我們供養點錢財又算什麼呢?然而真正的供養則是我們虔誠的心,是我們真修實行的三業相應,是大悲利眾的菩提行!
過去,只記住修行是遷轉意識入於行持;現在當再次恭學佛陀說法時,才發現我遺漏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遷意修不但要遷轉意識入於行持,還需要固定理念意識,把自己的意識鎖住,照著去做,去實行。一旦下定決心、確立目標,就要在行持中始終貫徹不能鬆懈、放棄。正因為忽略了這一點,我的行持出現了問題......
就以眼前這位女居士來說,她不識字也沒什麼,在寺廟常碰到不識字的學佛人,但她的無所畏懼讓我瞠目結舌,她說自己什麼法都懂,還說菩薩最大。我說你既然什麼法都懂,我問你什麼是佛法?她回答的當然不沾邊,我又問她六道輪回是哪六道,她伸著手指說雞、鴨、魚……真是驚掉了下巴!
我真心聞法了嗎?我聽懂了多少?真的要我分享的話,我可能連一盤法音的1/100都說不完整。更何況,我照 佛陀法音說的落實了多少?做了幾分?自己摸著我的良心打分數,分數實在是太低了,因為我根本沒有好好真心聞法,真正體會到 佛陀說法之悉有難得,把此世能夠恭聞 佛陀說法這無上福報法緣,好好的打從內心去珍惜再珍惜......
身邊有不少這樣的師兄姐這樣想過,包括我自己,對學佛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有信心,覺得自己業力重,黑業深,曾經做過很多壞事,無明中傷害過不少生命,錯過很多因果,這輩子成就解脫肯定是沒有什麼希望了,於是破罐子破摔。就像個學習不好的孩子覺得升學無望,前途一片渺茫,於是就放棄努力,肆意糟蹋自己的大好光陰,結果可想而知。那麼,業力深重的我們,到底有沒有希望成就?
有些東西你看不見摸不著但並等於不存在,有些事你可能不相信但並不等於沒有發生;就像很多人不相信有輪回這件事,但輪回卻真實存在。曾經有則報導......
大媽經常到村裡一個“跳大神”的人家裡去,時不時地買點香和紙錢去燒,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方式保佑她身體健康。那個“跳大神”的人也經常灌輸她只要天天來供奉,身體就會好起來,以後肯定能夠盤腳打坐就走了。她也就相信了。後來突然有一天那個人又跳又唱地告訴大媽......
現在,許多人不懂因果,賺不到錢,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就怨天尤人,或是抱怨父母、或是抱怨領導,或是抱怨政策,或是抱怨老天爺……有些人痛恨自己的爹為什麼不是有錢人?其實,按照因果規律,你今生有什麼樣的爹,是你往昔業力造成的,所以,沒必要一味抱怨外境,而應儘快從當下行善積福做起......
現實中,我往往會有意或者無意地覺得畜生低下、認為牠們非常愚笨,甚至看到一些長得稀奇古怪的小動物時,心裡會產生恐懼和討厭之情。所以在生活中,我並沒有實際做到視他道眾生與我平等。例如在路上看到......
插隊,代排隊,都是小事,微乎其微,但不經意間,就觸動了他人的利益,引起了爭端。常言道:“包穀總彎腰,智者總溫和。”修行就藏在細節裡,生活處處是道場,事事是考驗啊。如果小事我們還做不好,那還談什麼解決生死大事呢?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位禪師因其佛法精深,每次講經時,都有很多信眾不遠長途前來聽他講經,廟子裡經常擠得水泄不通。於是,信徒中有人提議,建一座比較寬敞的講堂。不久之後有一位善信用袋子裝了50兩黃金......
那段時間,我真的非常開心,一想到孩子的戶口解決了,就特別想告訴所有的親朋好友。現在想想,這次我給孩子辦戶口的過程異常的順利,這絕對是佛菩薩的加持啊!我無限感恩,從心底至誠發願,要帶著女兒一起學佛修行,助她從小種下善因緣種子,成為一個依佛教戒,利益他人的好佛弟子,同時,我把這些寫出來就是想告訴大家:佛法真實不虛!我使盡渾身解數都做不到的事情,通過真修實行和虔誠的祈求,在佛菩薩的加持下輕而易舉成了現實。
如果將父母沒有幫扶孩子完成學業,讓孩子靠貸款上學,上綱上線到“喪失責任和人倫”來說,那無疑是對普天下為人父母者的道德綁架。應該說,在孩子成年後,父母有能力自然會幫,沒能力時也只能袖手旁觀,要靠孩子自己去打拼。父母對孩子的事大包大攬,有時不是愛而是害。“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一句至理名言,可惜沒有多少父母能真正悟懂......
在我周圍的一些家庭中,原本各自忙碌的狀態,雖有距離反而和諧,可這突如其來的久聚,卻導致閑中生是非,竟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打破了原有的和諧,爆出了諸多問題;而我從生活的點滴修正自己的行為。在生活中融入佛法的大智慧,學習佛菩薩如何無私利益大眾。有了這樣的心念,無論和誰共處,時間多久,心中無我,何來問題!
近日,上海一位母親出家裸捐588萬給寺院,女兒卻因為沒有錢交學費只能靠著助學貸款上大學。此事成為熱搜,引發熱議。這位“半個出家人”的“虔誠”的行為氣炸了網友,有人表示:自以為非常無私,看破紅塵,但是實際上卻連應盡的義務都沒有盡到,這是信了個啥?筆者深表認同。若不摒棄傷害有情,發菩提心為徒勞......
前些日子,重拾《子必依論》被每句話重重一擊,原來我在修徒勞行。我忘了修行是多麼嚴謹的一件事,忘了求道與俗務如何區分,忘了恭敬心三業相應……。恭讀後,照見自己面對學佛修行這件事是如此散漫,自責懺悔反省......
此事過去很多天了,但是每當想起小狗死前悲慘可憐無助的樣子時,我心裡就特別的難受,原本一隻多麼活潑可愛的小狗,我以為牠在這裡會慢慢地長大,但突然間生命就終止了,這就是無常啊!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我們人類,何嘗不是也在時時刻刻面臨著無常的到來?
奇跡出現了,丈夫和孩子明顯心情愉悅了,煩惱少了,孩子有問題能及時與我溝通,做事也開始積極主動,時不時還與我一起聞法,更值得讚揚的是還能按照佛陀師父法音裡講的要求自己。丈夫有時間就與我一起學習,生活中也在一點點的改變。他倆還成了我的監督員,只要我有一點懈怠,他倆就會提醒我,家庭真正和睦了......
從佛教的歷史上看,高僧大德出家前是會安頓好家裡人的,如六祖慧能得到了安道誠的鼓勵和支援,奉母十兩白銀,這才放心前去求法、修行。又如近代高僧弘一法師,他的境界是“放下你,非我薄情”,在出家前,便給妻子留下了資財,做了安排,在信件中多有殷殷囑咐,並非直接拋下不管。同為出家人,我想真誠地對這位母親說......
這些不同的哲理名言,都是前人們的人生散慧(聰明)結晶,用他們理解到的方式,來應對不同的人生際遇,可讓後世藉由他們的經驗,跨過不同的困境與難題。但是,是否這樣就完全正確無偏了?如果把這些歸納起來,最終都會遇到一個情況......
前幾天,我見到一個初學佛的師姐,她告訴我:她對於身邊好些佛弟子很失望,並且說她不太想學佛了。她的話讓我很吃驚,我一時有點懵了,我說:“師姐你怎麼這麼說呢?學佛修行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善根的人才能有緣學到如來正法,你怎麼能感覺失望呢?”她就跟我說......
你們既然來拜佛,就應該知道,佛是最圓滿,無上正等正覺者。豈是鬼神之類可望其項背?簡直是邊際不著。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時時都在加持護佑著眾生,你們一邊在拜佛,祈求佛菩薩保佑你們,一邊卻在侮辱佛菩薩,將佛菩薩看成鬼神,你們認為拜的有用嗎?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日本明治時代南隱禪師的事。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自恃學問深厚,聽說南隱禪師佛法精深特來向他問禪,以便一較高下。兩人落座後,南隱禪師以茶相待。他燒好茶水注入這位教授的杯中,直到杯滿也沒有停下來。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知道再也不能沉默了,於是說道......
“原來提供場所的那位師姐,她家的孫女剛滿月,不知為什麼,師兄姐們每次來共修,孩子就開始哭鬧不止,弄得有些同學心生煩亂,也許是孩子小,看見陌生人就害怕吧。那位師姐覺得孩子受到了影響,所以暫時不想讓師兄姐們來共修了。”“那以後你們怎麼辦呢?”我著急地說......
他是一個很豪爽的人,平時總是真心實意地對待所有的親朋好友。這次他是去參加一個朋友女兒的婚禮,在高速路上,因睡眠不足導致深度疲勞,在車上猝死,真是讓人痛心!生命如此脆弱,無常如此迅速,正如......
人在低谷時最忌諱的就是妄動,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清淨的,甚至是帶著怨恨惱怒。所以,我們應該明白,首先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種條件具足之後必然發生的。更不是指跟某人某環境有關係,如此思考就會放下怨恨和不服,不至於把責任都怪罪於單獨的某一個人、事、物上,也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接納......
這種言論卻讓許多人深信不已,所以在末法時期恭敬聽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正確的知見才能引導走向真正的解脫之道啊!
我們不要老是急於求成,總覺得為什麼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沒有效果。其實,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那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作為一個成熟人就懂得耐心。佛教經典裡有一個公案......
風雨人生,不會事事如意;紛擾世界,不會處處悅心。但善心不能丟,壞心不能有,做好自己。在踐行善良的路上,我們有時需要放棄某些自身的利益,需要自己物質或精神上的某些付出,需要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奉獻,而這些都正是一種自我精神上的昇華......
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太愚癡太可憐太差勁了。一隻小小的蜘蛛能夠創造出這麼漂亮的家園,完全是因為它們目標堅定,有明確的方向,做事情專一。而我為什麼學佛會受用甚微、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呢?就是因為沒有真正虔誠恭敬地對待佛菩薩,沒有堅定自己學佛的信願行,沒有及時修正自己邪惡錯誤的知見……相比之下,我覺得自己真的趕不上一隻小蜘蛛......
人與人相逢,是一場緣,誰和誰相伴,也是一場緣,有時相守只是為了了緣,別離也僅是緣了而已,不是誰能改變得了誰,也不是誰都能被誰改變。曾經有人認為,相處十幾年,或許你在對方心裡,有那麼一點份量,甚至自負地認定,對方會為了你改變一些,可結果往往以失望收場,當一次次的期待落空,一次次的願望,變為眼巴巴地守望,當所有的落寞,只能埋在心底,此時,你是否感受到那一末一廂情願的可悲!偶然間,聽一朋友分享:
這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多年的勤奮好學卻疏忽于一時的散漫放逸。大四時,許多同學正忙著衝刺考研、考公務員,又或奔忙於投遞簡歷找工作,他卻迷上了網遊。一有“組織任務”,他便翹課,然後義無反顧投入網吧,一陣“廝殺”,玩得天昏地暗!因此功課很快亮起了“紅燈”。老師勸說多次無果,告誡他再這樣下去,就要被退學了……他心裡有所鬆動,但還是扛不住遊戲的誘惑,深陷其中。玩遊戲需要買裝備,他的飯錢也挪用在上面,最後只好用泡麵對付,沒錢了反覆向父母要!某個週六,他良心發現......
可就在這時,一團烏雲飄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夕陽就被吞噬,整個天空再也找不到之前美麗的景象,只剩下那團孤獨的烏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啊,夕陽確實無限美好,只是好景不長,很快就會消失。這讓我想起了......
事實證明確實有改善,聞了法音第二次後母親的行為開始轉正常了,睡眠也好很多,父親感覺很不可思議,於是他們把聞佛陀法音作為了每日必須要做的功課。我想等以後因緣成熟,讓他們真正皈依佛門,做個依教奉行的佛弟子!
反觀一下自己,他人給我提出修改意見,我不僅不知道感恩,內心還感覺修改很麻煩,這其實就給自己的修行之路設下了前進的障礙,真是不應該啊!做一次視頻就反照出我那麼多的不足,實在值得我深思啊!佛陀教導我們......
日常中經常聽到有人說別人如何不是,而自己又是如何的正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或是處處遭受委屈。這樣的場景經常耳聞目睹。他們真的是因為“自古聖賢皆寂寞”嗎?曾有人問蘇格拉底:“您是最有學問的人了,那您能告訴我天地之間的高度嗎?”蘇格拉底回答說:“三尺。”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新法音讓我迴光返照一個問題:「我執,到底有多不容易發現呢?」前幾天自己在騎車的路程上,後方忽然竄出一個騎士與我擦身而過差點撞上我,瞬間受到驚嚇的我生氣地在心裡叨唸......
瞭解點宇宙知識,認識到人類的渺小,有助於在廣袤而浩瀚的未知面前保持敬畏和嚴謹,而不是自以為是狂妄自大;有助於放下一切所知障,以謙恭求實的姿態,去學習去瞭解去探求未知世界的真相,勇猛精進地修學如來正法,直至成就解脫!
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有過一段漫長的封建統治時期,封建迷信思想在很多科學知識落後的地區一度盛行,乃至到了科學發展非常先進的今天,也沒有被根除,社會上的迷信行為屢見不鮮,很多人美其名曰“風俗習慣”,並且妄圖借此來“趨吉避凶”。可是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地方風俗的迷信行為,真的能讓人趨吉避凶嗎?
當看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我今天的言行,哪裡是一個慈愛的媽媽?哪裡是一個修行人的行為?想到此處,我頓生懊悔之心。這一刻,我的教育觀被重塑了!我不能以家長的權威來壓制兒子,而要用平等的心態和他交流......
為什麼有人看似付出一分的努力卻得到了十分的收穫?為什麼有人看似做事輕輕鬆鬆很容易成功,而有人卻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為什麼有人生活一帆風順而有人卻舉步維艱?你有過這樣的疑惑嗎?
其實很多人並沒真正注意過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究竟是在求福,還是在折福?比如,當看到別人升職的時候,特別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我們是在感受別人的喜悅,在為他們祝福?還是嫉妒不平,或嗤之以鼻、看不起他呢?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是會生氣地倒掉,或埋怨飯做得不好呢?還是會時時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賣菜人的辛勞,或是做飯人的用心呢?
過度消費就是在提前消耗自己的福報。我們若沒有那個消費能力,為何要買名牌和奢侈品呢?平常物品難道就不能用了嗎?購買者不過是考慮到一個“面子問題”罷了。如果為了面子,像“曬富”的朋友那樣丟了生活的樸實和安穩,就得不償失了......
當今社會,有這麼一種現象,有些人生病了,尤其是在醫院救治沒有明顯效果的重病,他們就會花很多錢去請一些所謂的大仙、巫婆,在家裡供奉上山神地神,大仙、巫婆們圍著又唱又跳,再燒些紙錢,然後就說病會慢慢好的。事後,有的人由於其他原因碰巧真的好了,但是有的人一次沒好,可能還會接二連三地去請求,會不斷地給錢繼續請求所謂加持保佑......
人生短暫,好不容易得一人身,要好好珍惜,不但自己應該趕快學佛修行和修法,還要引導親人一起學習,這樣才能有希望離開這個生老病死苦的世界,得到永恆的快樂,而不至於等到那一天到來時束手無策。而當今世界上最正確無偏的修行法要莫過於古佛再來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法音和所著經著......
有一年,鄰省因天災糧食歉收,一些人不得不外出謀生計。那段時間,父親總會在院子外面掛一個竹籃,籃子裡面有時放著兩個饅頭,有時是兩塊紅薯,或者是幾個窩窩頭。“把食物放到外面不怕別人偷了去嗎?”小顧疑惑地問。父親搖搖頭,笑著說......
過了好幾天,我才突然想起這件事,就趕緊去粘網的地裡查看,結果發現有好多鳥兒已經被粘住活活餓死了。看到眼前這悲慘的一幕,我的心如刀絞般疼痛,淚水瞬間奪眶而出。平日裡我口口聲聲說眾生平等,可我的行為是平等了嗎?如果當時是我的父母、孩子面臨被害,我還要等忙完活兒再去嗎?
我當時想:一個報告而已,悲傷、恐懼也改變不了什麼,這是我的因果業報,我不能去執著報告單上的數字,我要在佛菩薩面前真心懺悔我無始以來的罪業,並把誦經聞法以及放生的功德,回向給曾經被我傷害過的一切有情眾生,我要祈求佛菩薩加持並超度他們,讓他們都到極樂世界去!說來奇怪,當我真正放下一切的時候......
通過總結養護向日葵的經驗,我不由得聯想到了我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又應該怎樣才能讓自己像花朵吸收水分保持新鮮一樣,在菩提道上福慧增長、成就解脫而避免損減墮落呢?怎麼樣才能“剪去”我們不符合佛陀教戒的“腐朽根莖”,時時保持修行之花、菩提之花盛放如初呢?我們怎樣才能獲得學佛修行的更大受用呢?
當果報現前,受病痛折騰到想動卻無法自如,甚至將學佛拋之腦後時,才深感過往稀鬆平常的生活著實是多麼莫大的福報。無常總來的悄無聲息,這次過關了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突然到來,下次是否還能順利的過關!?我真誠懺悔,提醒自己趕緊調整這要不得的鬆散心態,當好好珍惜把握時間學佛修行才是......
細想自己一直以來的張揚傲慢都是因著虛榮心作祟,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處處凸顯自己,如今看來這樣的自己真的好幼稚,好低俗,如此又怎麼可能進步呢?正所謂“謙受益滿招損”,如同上學的時候,哪次考試考好了,我一驕傲,下次考試准考砸!生活中如此,學佛修行更是如此。記得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藉心經說真諦》這本寶書裡面提到的一個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