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好心放生卻成殺生?放生前的 “基本功課”很重要(行茶)
如何避免好心放生卻成殺生?放生前的 “基本功課”很重要
眾所周知,“佛子當行放生德”是佛陀的教戒。放生,是佛弟子必行的善舉。
為此,許多佛弟子熱衷於組織和參與放生。但是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放生的“基本功課”,就可能將放生變成“殺生”,好心辦壞事了。
比如,有人將淡水甲魚放到海裡,有人放生外來物種,結果卻破壞了生態平衡,有的將養殖的放生到野外,結果導致物命大量死亡污染環境等等……
那麼,放生前要做哪些“基本功課”呢?就我個人放生魚類來說,我的基本功課是三個。
第一課:實地考察
由於經常放生的河流做河道改造,逼得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放生點。有同修提議到市郊的水庫放生。
由於以前沒到過這水庫放生,我必須在放生前考察。這是我的習慣,也是我放生的“第一課”
水庫離市區不算遠,我們驅車20多公里就到了水庫壩下。這裡也是居民用水的水源地。它被群山包裹著,有種被青山擁在懷裡的感覺,彎彎曲曲一眼看不到邊際。
真的山清水秀啊,寬廣的水面泛著微微的波浪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的耀眼,遠離城市的喧囂,空曠的山野分外的靜謐,迎面徐徐刮來的微風,帶著絲絲的清涼,身心都很舒暢,彷彿置身於山水之間,路上沒走多遠就遇到了一個又一個保安,詢問才得知,他們日夜守護著水源地,禁止垂釣捕撈,也防止被污染。
我們心裡暗喜,難得的一片“淨土”,這麼好的放生地以前怎麼沒有注意到呢?
對放生地的提前考察是放生的“第一課”。三個要素最重要:
一是要考察水源情況如何,最忌諱的水源是那種淡水與海水摻雜的水源。二是要調查和觀察是否有人垂釣或捕撈,如果經常有人撒網捕魚,最好不選擇。實在要選擇,也必須避開漁網。三是要選擇好走的線路,避免危險。有的放生地雖好,但如果要放生時有可能給放生善信帶來危險,也不是理想的選擇。
第二課:瞭解魚類習性
為瞭解適合放生什麼魚類,我拜訪了當地的一位漁夫。他以前以捕魚為生,家門口還有一艘陳舊的鐵船,家裡面破破爛爛,彷彿都沒收拾過,就留下幾條走路的道。
漁夫躺在炕上,一臉愁容、憔悴和懊悔。交流才知道,過去捕魚的艱辛和危險,加上濕氣侵襲身體,殺戮污染心靈,他年紀不大就落下一身的病痛。腿、腰,全身關節沒有幾個不痛。他平時看著掙那麼多錢,也不知道怎麼了,老出事,幹了十多年了也沒有過萬的存款。現在歇業半年了,打算重新擇業,看了很多工作因為身體太差也不合適,就在家呆著,一個勁地歎著氣,感覺特別痛苦。
唯一能夠讓他短暫忘記痛苦的就是講魚的情況,鯉魚,鯽魚,草魚,鰱魚,方魚,嘎魚,甲魚等等,對各種魚的習性長相特點都非常熟悉。他講得繪聲繪色,我也聽得興致勃勃,這也是我此次拜訪的主要目的。
送上了我的禮物,同時也送上了祝福。希望他能早日恢復健康過上幸福的生活。
漁夫叔叔可能也意識到了什麼,把他原來用的氧氣泵、水泵都送給了我,希望能對放生護生有幫助,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第三課:辨別野生與養殖
我經常會去生鮮市場拜訪魚販子,瞭解魚的價格、品種和來源。市場上真正意義的野生魚類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人工養殖的。各種魚類根據市場需求,有固定重量規格和品類,形成了完整商品鏈。
從育苗場出來的魚苗,常常被放在深度不到一米,大小不一的方塘裡飼養,扣上大棚保持合適的溫度,不時大量地投餵飼料,很多魚兒長得非常快,四五十天就能長到2斤左右,基本就可以走入市場。
這樣的魚兒經過運輸的顛簸和水溫的變化,到了市場上有些就傷痕累累。本就是溫室的魚兒,放到野外,因對水質、水壓、溫度的不適應,加上本就有傷,所以放生的魚兒常常在淺水區久久不願離去,很多不能適應的就在幾天後死去。這也就是有些時候大量放生,會出現大面積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科學的放生,需要我們對物命和環境更為深刻的瞭解和洞悉,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多多思考,分享自己的放生護生調查。讓佛弟子的放生更能如理如法,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祥和與慈悲,也避免本不該有的傷亡
撰稿:行茶
編輯:西邊的彩虹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78882997141645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795
- 網站圖片總數:16667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64
- 總瀏覽人次:1893145
- 今日瀏覽文章數:57
- 總瀏覽文章數:1392649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5166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