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你的人生是否和那個“放羊娃”一樣?(安然)

第一次聽到放羊娃的故事,我心中滿是惆悵和悲傷。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孩子——放羊,這是多麼悲哀和愚癡的人生啊!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似乎都把自己置身事外,覺得自己高於放羊娃一等,覺得自己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好的工作,自己的人生才是有理想有意義。其實,我們與放羊娃又有什麼區別呢?靜下心來想想......

這種形式的聞法共修太好了 —— 按“七法”聞法共修體會之一(端端)

這樣的共修不是一言堂。也沒有某個人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大家。樂於發言和敢於發言的師兄師姐很多,共修氣氛比較活躍。而且參加共修的師兄姐們有一定的基礎,對法義有自己的理解,大家發言的水準,個人感覺相對也比較高......

一封遲到35年的“情書”,寫滿了人生的無奈、滄桑與大愛(筆下魂)

老伴,可以說,你不懂愛的含義......學佛後,通過聽聞幾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我明信因果,了知你是我無始劫輪回流轉的親人。所以,無論我聞法、誦經、放生、建廟,還是做一切善事,我都會把功德回向給你,祈求佛菩薩加持你,一次一次把你從死神手裡奪過來,希望你健康長壽,希望你學佛修行,希望你離苦得樂,事實證明,是我愛你,不是你常常掛在嘴邊的“我愛你”的概念......

美女的容顏靚了我的眼球,她的舉動扎了我的心(滄海放舟)

無論是垂釣的美女還是曬吃相賺人氣的靚妹,今生的美麗容顏是往昔善業的果報,如果今生不明因果,為己私利或為自身悅樂而造下殺生之業,待到來世恐怕讓人看到的是一張張被按在案板上、極度驚恐痛苦扭曲變形的臉……

掙了面子,卻丟了修行(滄海放舟)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在修學的時候以為把佛陀的教戒弄通了,弄懂了,可一旦實際對境之時,便會隨自己的心性習氣而為之,掙了面子,卻丟了修行。其實往往自以為是賺了面子,殊不知在智者的眼中,你也許是地道的無知......

浪費就是透支,惜福才不會折福(好合)

有一次,齊賢師父與另一位師父在老和尚寮房喝稀飯時,吃到了又苦又澀的紅薯皮,就挑出來丟在了桌子上。虛雲老和尚看到後什麼也沒說。當大家喝完稀飯後,他卻默不作聲地把桌上的紅薯皮撿起來吃了......

一枚銅錢發家致富

有個年輕人,因家境貧寒,輟學回家照顧體弱多病的雙親。有一天他行走在路上,專心觀路,撿到了一枚銅錢。幾年後,這個地方出了一位遠近聞名的大富豪……

《世法哲言》57-聞息而動

凡是之成功者,必視機而入,聞息而動,知其含益而不行之,故多他或所先,終利被奪,古曰:「才覺明日便悠悠,才覺病便是藥。」共奮之力,人類進步而前。如是之道爾當三思自悟也。

凡是一切事情的成功,都有機遇在裡面,其前提是自己必須具備相應的學識才德。當機遇一至的時候,不要遲疑,要視機而入,聞息而動,也就是說,看到機會來了,只要知道某件事情是件好事,在此時去作最容易成功,就要馬上動手,一有消息立刻就去做,否則,去遲了的話,就會被他人搶先一步,你就失去機會了。所以古人說:「才覺明日便是悠悠,才覺病便是藥。」這就告訴我們,一意識到要做某件事,鑒理分析正確,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及時就把它做了,剛剛發現生了病,立刻就治,不能拖延時間,如果拖延時間,病就嚴重了。做生意也好,待人接物也好,一切事情都是如此,知道了就應該立刻去做。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大家去搶奪別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所有人都不失時機地共同努力,就會推動社會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社會前進的步伐就會加快。這個道理是很值得大家三思的。

如何自修幸福?

快樂之道

有三個愁容滿面的信徒,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樂。”

無德禪師:“你們先說說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

甲信徒道:“因為我不願意死,所以我活著。”

乙信徒道:“因為我想在老年時,兒孫滿堂,會比今天好,所以我活著。”

丙信徒道:“因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撫養。我不能死,所以我活著。”

無德禪師:“你們當然都不會快樂,因為你們活著,只是由於恐懼死亡、由於等待年老,卻不是由於理想、由於責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責任,就不可能活得快樂。”

頁面

訂閱 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RSS
  • 網站文章總數:6807  
  • 網站圖片總數:16689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39  
  • 總瀏覽人次:1915157  
  • 今日瀏覽文章數:38  
  • 總瀏覽文章數:1411088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6111